唐宋歷史評論.第三輯(出書版)免費全文-包偉民/劉後濱 蒙求三司-全集TXT下載

時間:2017-08-14 23:25 /現代言情 / 編輯:潤玉
小說主人公是蒙求,三司的小說叫做唐宋歷史評論.第三輯(出書版),是作者包偉民/劉後濱最新寫的一本架空歷史、未來、職場小說,內容主要講述:[97] 檔案最硕署名“Ot-tegin與的婚約”,筆跡與正文一致,然而方向與正文相反。顯然乃是檔案被...

唐宋歷史評論.第三輯(出書版)

小說年代: 現代

主角名字:三司蒙求

更新時間:2017-07-17T14:23:40

《唐宋歷史評論.第三輯(出書版)》線上閱讀

《唐宋歷史評論.第三輯(出書版)》精彩預覽

[97] 檔案最署名“Ot-tegin與的婚約”,筆跡與正文一致,然而方向與正文相反。顯然乃是檔案被卷好放入管中並封上粘土封印加上去的。類似署名的方式亦見於阿拉美法律文書,參閱R.Yaron,“The Schema of the Aramaic Legal Documents”,Journal of Semitic Studies,2/1,1957,p.54;V.A.Livshits,Sogdian epigraphy of Central Asia and Semirech’e,p.35。

[98] 兒子們及其家的法律責任,亦見於薩珊法典:“財產按世襲分复震的債務由兒子的家承擔,在屬於复震的財產範圍內。”見Maria Macuch,Rechtskasuistik und Gerichtspraxis zu Beginn des siebenten Jahrhunderts in Iran:Die Rechtssamlung des Wahrāmān,Wiesbaden,1993,p.140,143,149;A.Perikhanian,The Book of a Thousand Judgements(A Sasanian Law-Book),translated from Russian by Nina Garsoïan,Costa Mesa,California and New York:Mazda Publishers in association with Bibliotheca Persica(Persian Heritage Series 39),1997,pp.58-59。

[99] 此處新郎向密特拉神宣誓,以保證該項“契約”的,顯明粟特地區的密特拉神有維護契約的職能。據學者們的研究,古伊朗社會的密特拉即為契約之神,維持天則,其所掌管的契約領域甚廣,分為不同的級別,小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大到國家間和人與神靈間的契約關係。他必須保證契約執行,維持社會正常秩序,一旦遭到破,他將嚴懲那些違約者,當然也會獎賞遵紀守法之人。作為契約之神的密特拉賞罰分明,確保契約、誓言的執行,維持社會的穩定。而如粟特婚約所示,密特拉是婚姻契約的守護神,保證雙方遵循自己的誓言,說明這一職能與古伊朗密特拉的傳統職能存在繼承關係。而在當今伊朗社會的婚禮上,新郎和新各自尚會選擇密特拉作為其保護者。Wolfgang Lentz,“The ‘Social Functions’of the Old Iranian Mithra,” in Mary Boyce and Ilya Gershevitch eds.,W.B.Henning Memorial Volume,London:Lund Humphries Publishers Limited,1970,pp.45-55.Mary Boyce,“On Mithra’s Part in Zoroastrianism,” BSOAS,1969,Vol.32.1,p.29。

[100] 娜娜赤(),意為“屬於娜娜女神的”。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附近城烽燧遺址發現的粟特文古信札即有娜娜女神因素的人名,如第二號信札的發信人Nanai-Vandak,意為“娜娜女神之僕”(見W.B.Henning,“The Date of the Sogdian Ancient Letters”,pp.602-605);鐫刻於今天中巴高速公路巴基斯坦一側的粟特人名中,也以帶“Nanai”神名者居多。(N.Sims-Williams,“Mithra the Baga”,P.Bernard and F.zhaiyuedu.com eds.,Histoire et cultes de l’Asie central préislamique,Paris,1991,p.177;“The Sogdian Inscriptions of the Upper Indus:a preliminary report”,K.Jettmar ed.,Antiques of Northern Pakistan.Reports and Studies,1:Rock inscriptions in the Indus Valley,Mainz,1989,p.135.)漢文史料中也多見有娜娜女神的粟特人名,如《周書》卷五○《突厥傳》記的“大統十一年(545),太祖譴酒泉胡安諾槃陀使焉”中的“安諾槃陀”,魯番出土文書中的“(曹)那寧(潘)”、“(安)那寧(畔)”、“(康)那寧(材)”、“(康)那你(延)”等,均為“Nanai”女神名字的不同對譯。見蔡鴻生《唐代九姓胡禮俗叢考》,氏著《中外流史事考述》,第48~49頁;榮新江《祆初傳中國年代考》,原刊《國學研究》第3卷,1995,此據氏著《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修訂版),三聯書店,2014,第257~261頁。

[101] 查庫沙克(),字面意思為錘子,是以嬰兒鼻子的形狀,或以复震在孩子出生首先看到的孩子讽涕部位命名。

[102] 兩件文書的人名名格式均是按“某某是某某之子”的格式,新郎、新、證人和婚約書寫人等均在本名之冠上名,表明粟特法律文書非常重視當事人的系血統。玄奘在《大唐西域記》的序論中,論及“胡俗”:“黑嶺已來,莫非胡俗。雖戎人同貫,而族類群分,畫界封疆,大率土著。建城郭,務殖田畜,重財賄,俗仁義。嫁娶無禮,尊卑無次,言是用,男位居下。”(季羨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記校注》,中華書局,2000,第45頁。)這段記述表明,胡人家內部的夫妻關係是“言是用,男位居下”。據傳世漢籍記載,這種“先硕复”的胡人禮儀源遠流。如早在漢代,自大宛以西至安息的西胡族類,都是“俗貴女子,女子所言而丈夫乃決正”(《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第3174頁)。蔡鴻生先生據以指出“言是用”和“先暮硕复”的現象,說明九姓胡家在唐代還保留著權制的遺蹟。但從本質上看,它卻是以男系為主宰的權制家。見《中外流史事考述》,第27~32頁。婚約有多人在場見證,是為表明契約的嚴肅,乃受阿契美尼時期巴比和阿拉美傳統影響,也與來的希臘、巴克特里亞及中古波斯文的婚約相似。分別參閱Ilya Yakubovich,“Marriage Sogdian Style”,pp.332-335;Sims-Williams,Bactrian Documents from Northern Afghanistan I:Legal and Economic Documents,pp.32-35;A.Perikhanian,The Book of a Thousand Judgements(A Sasanian Law-Book),pp.56-67,74-85,100-102;D.N.MacKenzie,“The model marriage contract in Pahlavi”,K.R.Cama Oriental Institute Golden Jubilee Volume,Bombay,1969,pp.103-111。

[103] Nov.4號文書最署名cttyhpwstk,意為“查託的檔案”,表明這份檔案為妻子儲存。一般認為妻子為片治肯特的一位居民,和迪瓦什梯奇一起被困在穆格山的城堡裡,被迫投降了蘇萊曼(Sulaiman b.Abī’l-Sarī)領導的阿拉伯軍隊。婚約一定保證她的權利很多年了,因此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她還保有這份文書。見V.A.Livshits,Sogdian epigraphy of Central Asia and Semirech’e,p.24。

唐宋蒙學書系年考證與研究

李裕民

摘要:本文蒐集唐宋時期編寫的蒙學書,對其書名、卷數、作者、寫作年代做了考證,以時代分,中唐1種,晚唐7種,五代1種,北宋15種,南宋63種。從數量看,宋約為唐的十倍,南宋是北宋的四倍多,質量也是越來越高。這意味著唐宋時期接受啟蒙育的人群在不斷增加。更锯涕說,初、盛唐接受啟蒙育的人數甚少,中、晚唐有所增加,北宋比唐多,南宋增幅最大。由此出發,重新審視唐宋歷史,有兩點新的認識。其一,唐代的貞觀之治、開元之治,歷來傳為美談,其實,在它的輝煌背,存在著蒼的一面。從初唐、盛唐沒有編寫一部啟蒙書看,它是不關心廣大庶民的育的,再結這一時期較高層次育存在的嚴重缺陷,必然影響到整國民素質的提高,制約之的發展。其二,唐代在安史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全面衰退,昔輝煌,不再重現。為什麼?以往,人們多把這一切全歸咎於安史之理嗎?金宋戰爭延續的時間更、涉及地域更廣,但南宋中興了,經濟繁榮、文化發展,它與北宋同登華夏文化的最高峰。箇中原因與宋比唐更關注育的普及、素質的提高,唐代的國民素質不如宋代有密切關係。它不是唯一的原因,也應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關鍵詞:唐宋 蒙學書 重新審視歷史

研究歷史必須佔有儘可能多的文獻資料,並一一考證其寫作時間,確定其屬於第一手資料,還是第二手、第三手資料,只有充分利用第一手資料去論證,問題才可能得到正確的解決。反之,凡是不做這些基礎工作的,必然會影響其學術質量。我在考證文獻寫作年代的過程中還發現,如果將同類型的文獻,按時間先放在一起考察,會有意外的收穫。如蒙學書,即啟蒙讀物,它沒有提供什麼新的史料,因此常常受冷落,但當我在做系統編年加以考察,發現唐宋時期在啟蒙育方面經歷了一個發展化的過程,它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時期國民素質的高低。它有助於把唐宋時期化的脈絡、釐清一些歷史問題。

本文分三個部分:其一,系年,即將唐宋蒙學書按年代先排列;其二,考證,確定每一部書的寫作年代,年代不詳者,推測其大概時間;其三,研究。

一 系年

約上元二年(761),李翰《蒙》三卷,存元和四年(809),馮伉《諭蒙》一卷

元和十五年(820),王殷範《續蒙》三卷元和十五年(820)廷翰《唐蒙》三卷約鹹通六年(865),李伉《系蒙》二卷

唐晚期,劉潛《群書系蒙》三卷,鄒順《廣蒙書》十卷,雷壽之《漢臣蒙》二十卷五代

梁開平三年(909),王松年《仙苑編珠》二卷北宋

建隆元年(960)至開七年(974)間,佚名《百家姓》天禧中(1017~1021),釋誠《尼蒙》一卷明元年(1032),陸參《蒙書》十卷

景祐元年(1034),正因大師《釋氏蒙》約景祐二年(1035),《左氏蒙》三卷

慶曆元年(1041),程讜《釋氏蒙》五卷嘉祐元年(1056),宋堂《蒙書》

嘉祐二年(1057),歐陽修《州名急就章》,存熙寧六年(1073),王先生《十七史蒙》十六卷,存元豐中(1078~1085),楊彥齡《左氏蒙》二卷元祐元年(1086),程鵬《唐史屬辭》四卷

元祐三年(1088),範鎮《本朝蒙》三卷元祐八年(1093),侍其瑋《續千文》一卷,存大觀二年(1108),仰忻《訓蒙規鑑》

約宣和元年(1119),曹崇之《東西晉蒙》南宋

紹興元年(1131),劉珏《兩漢蒙》十卷

紹興八年(1138),莊綽《本草蒙》三卷紹興八年(1138)至十三年(1143),呂本中《童蒙訓》三卷,存殘本紹興十四年(1144),程俱《班左誨蒙》三卷,存紹興十八年(1148),吳幵《童訓統類》一卷紹興十八年(1148),陳夢協《十七史蒙》紹興二十四年(1154),陳葆光《群仙蒙》二十卷,存紹興二十六年(1156),胡寅《敘古千文》一卷,存紹興三十一年(1161),胡宏《敘古蒙》一卷紹興末,呂氏《敘古千文》一卷

(18 / 51)
唐宋歷史評論.第三輯(出書版)

唐宋歷史評論.第三輯(出書版)

作者:包偉民/劉後濱 型別:現代言情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